專利名稱鐘罩式淋釉器的制作方法
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鐘罩式淋釉器,是用于對墻地磚或者建筑陶瓷的表面淋釉的裝置。
現有技術為鴨嘴式淋釉器,但是這種裝置施釉時,對淋釉器的矩形扁口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。對釉漿的要求也很高,否則釉幕很不流暢,大大影響了施釉質量。此外,通過調整矩形口寬度來調厚薄時,由于表面張力等作用,不易得到預期的效果。還有,釉漿除了在制備過程不斷攪拌易卷入氣體,隨后的輸送以及其中某些組分的降解都會產生氣體,該裝置采取的除氣措施是遠遠不夠的。因而釉燒后坯體上往往會出現氣泡、針孔等缺陷。
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淋釉均勻、氣泡針孔少的鐘罩式淋釉器。
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上漏斗1的下部連接有球閥2,在球閥2的下端放置圓柱形的過濾網3,過濾網3外套有柱臺形的上鐘罩5,上鐘罩5外套有形如鐘罩的中鐘罩6,上鐘罩5和中鐘罩6均放在表面為鐘罩形的下鐘罩7上,下鐘罩7下沿呈刀刃口狀,用于控制釉液流向的金屬環4放在中鐘罩6的上沿,托架9將下鐘罩7懸吊在傳送帶10上方,接釉盤8放于傳送帶10下方。
工作原理圖1為鐘罩式淋釉器結構圖。上鐘罩5內形成一個貯釉漿的空間12,中鐘罩6內形成一個貯釉漿的空間13;釉漿經供釉管流到上漏斗1內、并保持一定釉位,再從上漏斗1流入過濾網3中,從過濾網3自由溢出,在上鐘罩5表面14上形成釉幕流入中鐘罩6內的空間13中,當中鐘罩6內的空間13裝滿后,見圖4、圖6由于金屬環4下部開有1個弧形扁口即出釉口23,釉漿從出釉口23與中鐘罩6的上沿之間形成的口子溢出,在中鐘罩6的外表面15弧形鋪展向下流,流到下鐘罩7的弧形表面16。流經下緣口11,從下緣口11流下,形成連續均勻的弧形釉幕垂直下落。當傳送帶10移動,帶動墻地磚坯體從釉幕下通過時,坯體表面就粘附上了一層釉。
見圖5、圖6,如果要連續進行兩次淋袖,可以在金屬環4下部對開兩個對應的弧形扁口即出釉口23,即可在下鐘罩7的下緣口11同時形成兩條釉幕,通過的坯體就被連續兩次上釉。多余的釉漿則流入接釉盤8,由底部盛釉池收集后可回收再用。
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與鴨嘴式淋釉器相比,釉漿由內表面流下變為外表面流下,直線形釉幕變成了弧形。另外,它還能連續進行兩次施釉。鐘罩表面根據流體數學模型設計為弧形,釉漿在其上能很好地保持連續穩定地流動;采用除氣裝置,提高釉層內部質量;釉槳從上鐘罩5、中鐘罩6的上沿溢出,避免了渦流的產生。有利于氣體的排除,下鐘罩7下邊緣的弧面接近豎直向下,并加工成刃口。方便釉漿下落。
1、根據釉漿的流動特性,將下鐘罩和中鐘罩表面形狀設計為流線型曲面,使釉漿流動平穩。
2、三鐘罩的淋釉方法保證了釉漿在淋釉器內的流動時間,既有利于釉漿內氣體和雜質的排除,又有利于釉漿的平穩鋪展。
3、將下鐘罩7的下緣設計為刃口狀,保證釉幕連續均勻穩定。
4、在上鐘罩5和上漏斗1中配以濾網起到除氣排渣的作用,提高了釉面的內在質量。
5、上漏斗1使釉幕保持連續和穩定。
6、本實用新型顯著提高了釉面的均勻性和穩定性,改善了釉面的內在質量,提高了墻地磚的釉面質量。